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《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专家共识》解读
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周健 贾伟平
血糖监测是评估糖代谢紊乱及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。由于人体血糖呈连续性变化的特点,常规的点时血糖无法全面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,因此实现血糖的连续监测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梦想。早在1967年Updike和Hicks首次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了连续血糖监测的尝试。
其后,动态血糖监测(CGM)技术日益成熟,并完成由试验监测手段到临床监测工具的成功转型,199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(FDA)批准首台回顾性CGM系统在美国上市使用。至2010年6月,已有4款具有实时功能的CGM系统在美国上市。因此,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CGM技术可分为回顾性CGM系统和实时CGM系统两种。为定位不同种类cGM技术的临床角色,指导CGM最佳人群的选择,2010年10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(AACE)发布关于cGM技术的专家共识。
在我国,CGM技术应用仍以回顾性CGM系统为主。自2001年获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SFDA)批准以来,CGM已逐渐应用到临床科研和糖尿病的防治T作中。2009年12月,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立足于我们国内CGM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数据,制定并发布了我国首个《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》。和我国制定的指南相比,AACE关于CGM技术的专家共识更着重于实时CGM的介绍,这对我们未来实时CGM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,现就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。
展开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收藏
分享